东北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提升技术

2020-06-16

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农牧结构失衡、水资源过度开发,域内草地、湿地退化严重,生态功能严重丧失,经济效益低下。项目七李秀军研究团队基于区域绿色承载力,通过研发草地、湿地功能提升技术,集成现有科技成果,利用区域内现有的资源,确立了“以草治沙、以沙治碱,以草定畜、以畜定粮,以水定湿、以湿定渔”的思路,建立农-草-畜-水示范区2.4万亩;研发了“阿什罕模式”恢复沙化草地,客土改良和激素调节恢复盐碱化草地,通过微地貌修饰、水盐调控、局部补播、分期补水等技术恢复湿地;通过探索“农-草-畜-水”资源配置优化及调控技术,确立生态-经济协调发展模式(托管式养殖+订单种植),并深化“稻苇渔”模式,研发“稻苇渔菌”模式,兼顾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。

专项团队研发的东北农牧交错带草地、湿地功能提升技术,摒弃了以往的化学方法,采用生态学方法,具有可持续性,符合国际生态治理的新思路,并已被地方企业和政府所采纳。例如,吉林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该项技术,于2019年实施了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,其中吉林省财政提供配套经费600万元。李秀军研究员带领团队多次与吉林省政府沟通,并向吉林省政府提出重大专项建议:吉林省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(2000万/年,已列入吉林省2020年计划)。


附件: